English

苏风苏韵

——江苏文化艺术巡礼
2000-10-01 来源:光明日报 新华社记者 华卫列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来到江南,正赶艺术花开满园,只想留住艺术旋律,谁不忆江南?”这是艺术节开幕以来,艺术界人士共享文化艺术成果时的共同感触。东道主江苏呈献的一道道“艺术大餐”,如此丰盛,如此灿烂,赢来艺术界同仁的赞美。

从一台清风扑面的民间歌舞《好一朵茉莉花》到被评价为名著改编成功典范的京剧《骆驼祥子》;被专家誉为“建国以来难得的、有分量的一部悲剧”舞剧《阿炳》,到大气磅礴的话剧《世纪彩虹》;从演出2300多场仍不断收到各地邀请的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到昆剧、歌剧、交响乐、木偶戏、锡剧、淮剧等,不论是大剧种,还是地方戏曲,可谓群星璀璨,硕果累累。本次艺术节江苏参演剧目10台,占整个艺术节参演剧目的六分之一,且每台都是近两届“文华大奖”或“文华新目奖”、“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剧目。祝贺演出的27台剧目也都在江苏省获奖。

绚丽多姿的文艺舞台如此,今天开幕的国际中国画大展、江苏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非洲艺术大展等八大专业艺术展(博)览会,更令前来参观交流的丹麦、埃及、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和国内一些美术书法界专业人士赞叹不已。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刘艺说,江苏能在艺术节上一次展示出这么高规格,既树立起“大美术”观念,又体现国际性化、开放性,这在前五届艺术节是看不到的。这与江苏经济发达、文化传统雄厚是分不开的。

江苏省文化底蕴丰富而厚实。无论是江北的楚汉文化,还是江南的吴文化,都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元前195年,汉帝刘邦以一曲《大风歌》,首开我国百人合唱歌曲之先河。江苏大书画家和江苏籍大书画家在中国书画历史上一直占据的半壁江山地位。“元四家”、“明四家”、“金陵画派”、“吴门画派”以及林林总总的书派、画派,无不丰富了中国书画宝库。同样,因为有六朝时代文化艺术的辉煌灿烂,才为江苏以后戏曲、舞蹈、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推为对中国戏剧产生影响最深远的昆曲,发源于明代的江苏昆山一带,对京剧的形成发挥关键作用的清代“四大徽班”晋京,就是从扬州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的。写中国杂技史,江苏盐城的“18团”,恐怕谁都不会忽略。即使本世纪产生的中国话剧,其源头也须从其故乡江苏南通说起。可以这样说,江苏的文化艺术,已不仅属于江苏,她是中国文化艺术史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大省江苏的文艺舞台上,究竟谁最代表江苏特色呢?这是在艺术节上,很多省外艺术院团及新闻界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刘俊鸿说,由于地域和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很难用某个剧种作为全省文化的代表。“百花齐放”,这四个字最能体现我们江苏的特色。

就独有剧种而言,江苏恐怕是全国最多的一个。年轻剧种丹剧、海门山歌剧,苏南人民喜爱的地方戏有锡剧、苏剧、丹剧、滑稽戏,苏北人爱看的有扬剧、淮剧、梆子戏、淮海戏、海门山歌剧等等。曲艺南方有苏州评弹,北方有扬州评话、徐州琴书。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都有一批脍炙人口、百看不厌的优秀剧目,也都造就公认的名角。正因为有多剧种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形成了江苏文艺舞台今天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在百花齐放的文艺舞台背后,凝聚着江苏文化人创作的艰辛。多年来,江苏省市县各院团一直把抓“一剧之本”作为工作的重点。每年初省市文化主管部门都要邀请省内外的专家,专门召开重点题材策划讨论论证会,确定当年的选题。江苏省政府每年拨出1500万元专项资金,专门扶持这些重点选题的创作。与此同时,省政府还同文化主管部门一起连续不断地举办全省性和地域性的戏剧节、音乐舞蹈节、锡剧节、淮剧节、扬剧节等,为各剧种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特色的舞台。据统计,江苏每年新创加工的剧(节)目都在100台左右,其中70%搬上了舞台。1999年,全省共有86台剧(节)目列入了创作排练计划。其中有37台作重点加工。这些重点剧(节)目基本都参加了本届艺术节的参演、参评和祝贺性演出。江苏的艺术生产现已形成了每年创作一批、加工一批、推出一批的良好发展态势。

打破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界限,围绕重点剧目生产,组织人才合理流动,也是江苏文艺舞台繁荣发展的一大成功之处。这届艺术节参演剧目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的导演,是苏州市滑稽剧团从上海请来的;京剧《骆驼祥子》的舞美设计黄海威,是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的舞美设计;舞剧《阿炳》的舞美设计、音乐创作以及阿炳的扮演者等都是聘请的国内一流专家。这种艺术上的强强联合,被江苏文化界称之为“五湖四海”的人才配置战略。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季根章说,横向联合,纵向联合,主打“江苏牌”,是出戏出人繁荣文化艺术的必由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